随着公共宣传效应的不断展现,戒烟门诊迎来了不少立志戒烟的“老烟民”们。他们的到来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这些烟民对于烟草的危害性知无不全,对于戒烟也是意志坚定,可总是担心“戒烟”让身体得病这件事,并且身边也有这样鲜活的实例。于是,他们便在戒烟这条道路上犹豫不决起来。事实上,“戒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闷头“干戒”,特别是老烟民,要戒掉十几年到几十年的“烟瘾”,必须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和有针对性的戒烟策略。
一、制订个体化的戒烟周期,通常分为6周,8周,12周。相关周期标准如下:4周:戒烟阵痛期,戒烟最为困难的阶段,不建议4周内快速戒烟,戒断反应可能比较大;6周:逐步适应戒烟生活,基本度过戒烟阵痛期;8周:生理性需求逐步消失,生活纳入正轨;12周:完全恢复正常无烟生活状态。
二、需要评估吸烟者烟草使用量、尼古丁依赖评分、CO浓度测定,吸烟相关副作用以及长期吸烟造成的综合影响。细化24小时内所吸的每一只烟,自动点烟的时间(环境,场景),登记在案;仔细研究这些情况下吸烟的内在原因,关注自身吸烟行为,从而减少非成瘾性吸烟;特别注意避免几种可能造成“肆意”吸烟的场景:与配偶或亲人争吵、工作生活不顺心、交通拥挤、空虚无聊、外出会友。
三、我们需要反复跟戒烟者确认戒烟意愿以及动机,寻找内心真实的戒烟诉求,并以此为目标。反复提醒戒烟的理由,并将戒烟获益随时进行更新,予以积极鼓励;根据自我选择的戒烟周期,明确完全停止吸烟日,在这之前进行合理、有效的综合干预;选择可替代物辅助药物(尼古丁替代物),非药物(口香糖),行为替代(手指缝间无物品加持,可换成钢笔、铅笔等 ,享受不吸烟的乐趣(省钱换健康)。
四、进行个人健康风险评估调查,包括身体活动水平,饮食习惯等各方面。戒烟前期数周,尽量多吃低热卡食物及饮料,预设“好胃口”;戒烟过程中,体重可能会增加;正式进入戒烟周期以后,需要定期随访,按时评估,阶段性治疗。
五、戒烟成功的时间评价:第1-2周:制订吸烟日志;第2-4周:打乱吸烟习惯;第3-5周:戒烟关键阶段;第4-8周:尝试长时间停止吸烟;第5-10周:享受戒烟的快乐;第6-12周:完成戒烟计划,观察并记录自己身体变化。
立志戒烟的朋友,从现在做起,为自己制订一份科学的健康戒烟计划,有效地减少香烟的摄入,提升自身及家人的身心健康。让戒烟不再盲目,更不会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