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引发热议,让越来越多的人在感慨中年危机的同时,也认识到了流行性感冒的严重性及致死性。人们发现生命有时是非常脆弱的,旦夕祸福可能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一场病毒感染就可能夺取人类的生命。
这个冬天流感活动呈上升态势
其实流感一直是全人类的公共健康问题,每年感染率5%-15%,全球每年因流感死亡达300万以上,流行性感冒是最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2017年入冬以后,我国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水平上升非常快,大家都感到这次流感的波及面之大、疾病严重程度之重都是近年少见的,“你中招了吗”成了岁末年初的网红语言。
全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和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过去三年同期水平,流感活动水平仍呈现上升态势,本次冬季流感活动强度显著强于往年。
2018新年的钟声响起,所有人都盼望着此次流感随着新年的钟声而终止,事实上并非如此,在春节期间全国呼吸科门急诊患者还是爆满,春节期间从急诊收治的呼吸科患者80%以上都是肺部感染,这些患者约三分之一是病毒性肺炎,呼吸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几乎都是重症病毒性肺炎伴有呼吸衰竭的或是慢阻肺患者由于病毒感染导致急性加重者。
流感会卷土重来吗?
从某种角度说,2017年入冬后的流感始终未远离我们而且将会延续一段时间。那么此次流感为什么感染率这么高、重症患者如此多、持续时间又如此久呢?
众所周知,流感的特点就是突然暴发、迅速扩散、易传染、具有不同程度的流行性,每年流行且有季节性,发病率高,人群普遍易感。
流感病毒属于RNA病毒,具有非常强的变异性,而且变异非常迅速,疫苗的研发往往跟不上变异的节奏导致人类在流感病毒面前“不堪一击”。
流感病毒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分为甲、乙、丙、丁四型。 今年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 H1N1、H3N2 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 Victoria和 Yamagata 系。
根据我国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今年流行性乙型病毒有一些变异,目前国内使用的三价流感疫苗并不能覆盖此次变异的病毒,因此人群缺乏免疫力导致非常易感。
哪些人群易“中招”
在流感季节不是比谁内心强大而是比谁免疫力强大,因此病毒也会“以强凌弱”,尤其易感一些老弱病残孕的人群。临床研究发现有五类人群易感流感病毒:
? 年龄<5岁的儿童
? 年龄≥65岁的老年人
? 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 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
? 肥胖者
? 妊娠期妇女
我们收治的重症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最常见的是糖尿病和肥胖的人群,因此在流感流行季节,这些人群尤其要谨慎,一旦出现发热、全身酸痛等流感症状需要及时就诊。
尤其要注意的是,流感可以合并多脏器受累,重症者产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其他并发症还包括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害、心肌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和脓毒性休克等,有不少重症患者是以其他系统受累的症状来就诊的。
年轻患者合并病毒性心肌炎者较常见,心肌炎的严重程度可轻可重。严重的心肌炎会造成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死亡。近期,瑞金医院收治了一位29岁青年,平时身体健康,最近出现了畏寒、发热,体温最高38.9℃,自服药物无效到急诊后突然抽搐并且丧失了意识,心电图提示III度房室传导阻滞伴交界性逸搏心律,且出现了室性心动过速、心源性休克;同时肝功能指标极度增高,经过多学科的精心治疗好转出院,险些因流感丧失生命。
常用药物有哪些?
疫苗无法完全预防流感,那么一旦流感病毒感染拿什么拯救呢?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对甲型、乙型流感均有效。 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①丨奥司他韦
成人剂量每次 75mg,每日 2次,疗程 5天,重症病例剂量可加倍,疗程可延长,儿童可选用奥司他韦颗粒剂。
②丨扎那米韦
适用于成人及 7 岁以上青少年,用法:每日 2 次,间隔 12 小时;每次 10mg(分两次吸入)
③丨帕拉米韦
成人用量为 300~600mg,静脉用药
离子通道M2阻滞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仅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但目前监测资料显示今年的甲型流感病毒对其耐药,并不建议使用。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流感
但大家也不要过度紧张:感冒不一定都是流感,流感是流感病毒感染,一般具有明显聚集发生的倾向,具有传染性,而且病毒筛查有流感病毒阳性;普通感冒可能由其他病毒感染,都是个体发病不具备传播性,一般仅表现发热、鼻塞,喷嚏等感冒症状。同时,普通感冒很少有其他系统的并发症,病情相对更轻。
对于流感预防尤为重要,因为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 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6天,人感染 H5N1/H7N9病例排毒可达 1~3 周。
所以感染流感的患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公德心”,在传染期间应该做好自我隔离,不随地吐痰;轻的患者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
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流感高危人群,应该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而疫苗研制部门也应加强新型疫苗的开发和生产。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
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勤洗手;
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居家隔离,及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