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据《南方日报》报道,高达38%的中国城市居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失眠,失眠重度患者超六成为“90后”,集中在北上广等城市。
感觉“身体被掏空”?到了夜晚却难以入睡?你有这些问题吗?快来自检!
什么是失眠?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其中维持睡眠困难最常见(61%),之后是早醒(52%)和入睡困难(38%)。几乎一半的失眠患者同时伴有两种及以上的上述症状,而且这些症状之间还常常会相互改变。
失眠在女性中多见,并且更易出现在工作时间不规律的人群和糖尿病患者中。大约50%的失眠患者同时伴有精神心理疾病,最常见的如焦虑和抑郁。许多的躯体疾病也与失眠有关,特别是那些会造成呼吸不畅、疼痛、夜尿、胃肠道不适或活动不便的疾病。
根据美国睡眠协会的最新分类,将失眠障碍分为了慢性(≥3个月)和短期(在1年内有2次或更多的发作)。
①丨短期失眠
通常出现在发生应激事件或睡眠规律被打破时,往往可以找到相关的诱发因素,比如旅游、加班、疾病或情绪波动。而一旦这些诱发因素被消除,睡眠通常会回归正常。
②丨慢性失眠
对于慢性失眠,正确的治疗合并的躯体、心理和睡眠障碍非常重要。
有什么应对良策?
失眠的治疗主要包括了两种方式:认知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失眠治疗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特定的失眠症状、严重程度和病程、合并症、患者是否愿意接受行为学治疗以及患者对药物副作用的反应来决定。
1.认知行为治疗( CBT)
这是失眠的推荐一线治疗方案。CBT意在解决睡眠中不良的行为习惯和错误的观点,如睡眠约束、刺激控制、认知治疗、放松治疗和睡眠卫生等。但是CBT在临床实践上,却很难达到其最佳的治疗效果,这其中可能的原因有生活习惯的大幅改变、不是立即就能见效以及患者对于CBT治疗效果的怀疑。
然而,行为和态度的改变对维持睡眠质量的提高仍然非常重要,因为如果单纯依赖药物治疗失眠,一旦停药,患者就很容易再次出现失眠的情况。
2.药物治疗
目前,常用于治疗失眠的药物包括了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即,安定家族)、非苯二氮卓类(唑吡坦、佐匹克隆、扎来普隆等)、镇静性抗抑郁药(阿米替林、曲唑酮、米氮平)、抗组胺药物(多塞平)、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喹硫平)和褪黑素受体激动剂等。
药物的使用需要尽量维持在最低有效剂量,并使治疗时间尽可能的缩短。药物治疗推荐和CBT相结合,优化治疗效果。目前,药物治疗可能存在着两个极端,即药物滥用和对药物治疗的过度惧怕。所以,失眠的药物治疗务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特别提醒:
有些失眠的患者会饮酒来改善症状,但是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会出现下降,造成夜间易醒。此外,长期饮酒引起的慢性失眠,即使戒酒后,有时也不能完全缓解。
对于呼吸睡眠暂停综合症伴发的失眠,饮酒可能会加重病情,引起猝死,是非常危险的。所以饮酒并不是一个改善失眠的好方法!